51单片机是对所有兼容Intel 8031指令系统的单片机的统称。该系列单片机的始祖是Intel的8004单片机,后来随着Flash rom技术的发展,8004单片机取得了长足的进展,成为应用最广泛的8位单片机之一,其代表型号是ATMEL公司的AT89系列,它广泛应用于工业测控系统之中。很多公司都有51系列的兼容机型推出,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将占有大量市场。51单片机是基础入门的一个单片机,还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。需要注意的是51系列的单片机一般不具备自编程能力。
首先学习51单片机可以更好的理解微机原理;其次51单片机简单易学。
由于本学期开设了 51单片机 课程所以就记录一下学习过程。
(PS:现在Proteus 已经集成了 Keil )
第一个实验比较简单(流水灯实验)
电路图如下:
程序如下:
/* Main.c file generated by New Project wizard
*
* Created: 周四 2月 28 2019
* Processor: 80C51
* Compiler: Keil for 8051
*/
#include <reg51.h>
typedef unsigned char uint8_t;
void sleep(int t)
{
int i,j;
for(j = t;j>0;j--)
for(i=110;i>0;i--);
}
void main()
{
uint8_t i;
uint8_t n;
while(1)
{
i = 0x01;
for(n = 0; n < 8; n++)
{
P0 = ~i;
i <<= 1;
sleep(1000);
}
}
}
注释:当P0输出低电平时,LDE被点亮。
首先定义一个uint8_t i = 0X01 (0000 0001) <- 0X01 的二进制
接下来就是一个for循环
首先将 i 的值取反后赋值给P0 口即 P0 =0XFE (1111 1110)
(刚好符合第一盏灯亮其他盏灯灭)
然后对 i 进行一次左移操作 即 i = (0000 0010)
继续将 i的值取反后赋值给P0 口即 P0 =0XFD (1111 1101)
(刚好符合第二盏灯亮其他盏灯灭)
… …
这样,一个流水灯的代码就搞定了!
效果图如下:
附:REG51.H头文件原文及解释
打开reg51.h 可以看到这样的一些内容(此文件一般在C:\KEIL\C51\INC下 ,INC文件夹根目录里有不少头文件,并且里面还有很多以公司分类的文件夹,里面也都是相关产品的头文件。如果我们要使用自己写的头文件,使用的时候只需把对应头文件拷贝到INC文件夹里就可以了。)
下面附出头文件的原文,并把注释文件一并附后。
/*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
REG51.H
Header file for generic 80C51 and 80C31 microcontroller.
Copyright (c) 1988-2002 Keil Elektronik GmbH and Keil Software, Inc.
All rights reserved.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–*/
#ifndef __REG51_H__
#define __REG51_H__
/* BYTE Register */
sfr P0 = 0x80; //三态双向 IO口 P0口 此句话的意思是:特殊功能寄存器 P0 地址为0x80 ,可位寻址,下同
//低8位地址总线/数据总线(一般不用而只作普通I/O口,注意作I/O口用时,硬件上需接上接电阻)
sfr P1 = 0x90; //准双向 IO口 P1口
sfr P2 = 0xA0; //准双向 IO口 P2口
//高8位地址总线,一般也作普通I/O用
sfr P3 = 0xB0; //双功能
//1.准双向 IO口 P3口
//2. P30 RXD串行数据接受
// P31 TXD串行数据发送
// P32 外部中断0 信号申请
// P33 外部中断1 信号申请
// P34 定时/计数器T0 外部计数脉冲输入
// P35 定时/计数器T1 外部计数脉冲输入
// P36 WR 片外RAM写脉冲信号输入
// P37 RD 片外ram读脉冲信号输入
sfr PSW = 0xD0; // 可以位寻址(C语言编程时可不考虑此寄存器)
//程序状态寄存器Program Status WORD (程序状态信息)
//psw.7(CY) 进位标志
//psw.6(AC)辅助进位标志位低四位向高四位进位或借位时 AC=1
//主要用于十进制调整
//psw.5(F0)用户可自定义的程序标志位
//psw.4(RS1)
//psw.3(RS0)
//工作寄存器选择位
//任一时刻只有一组寄存器在工作
//0 0 0区 00H~07H
//0 1 1区 08H~0fH
//1 0 2区 10H~17H
//1 1 3区 18H~1FH
//psw.2(OV) 溢出标志位
//psw.1( ) 保留为 ,不可使用
//psw.0(P) 奇偶校验位
sfr ACC = 0xE0; //累加器A 特殊功能寄存器 可位寻址
sfr B = 0xF0; //寄存器B 主要用于乘除运算
sfr SP = 0x81; //堆栈指针寄存器SP 存放站定栈顶地址、
sfr DPL = 0x82; //
sfr DPH = 0x83; //数据指针寄存器DPTR、//对片外RAM及扩展IO进行存取用的地址指针
sfr PCON = 0x87; //电源控制寄存器 、不能位寻址
//管理单片机的电源部分包括上电复位、掉电模式、空闲模式等
//单片机复位时PCON被全部清0,编程时一般是用到SMOD位,其它的一般不用
//D7 SMOD该位与串口通信波特率有关
//SMOD=0 串口方式1 2 3 波特率正常
//SMOD=1 串口方式1 2 3 波特率加倍
sfr TCON = 0x88; //定时器/计数器 控制寄存器 可以位寻址
//D7 TF1 定时器1溢出标志位
//D6 TR1 定时器1运行控制位
//D5 TF0 定时器0溢出标志位
//D4 TR0 定时器0运行控制位
//D3 IE1 外部中断1请求标志
//D2 IT1 外部中断1 触发方式选择位
//D1 IE0 外部中断0请求标志
//D0 IT0 外部中断0 触发方式选择位
sfr TMOD = 0x89; //定时器/计数器 工作方式寄存器 不能位寻址
//确定工作方式和功能
//D7 GATE 门控制位
//GATE=0;定时器/计数器由TRX(x=0,1)来控制
//GATE=1;定时器/计数器由TRX(x=0,1)
//和外部中断引脚(init0,1)来共同控制
//D6 C/T 定时器、计数器选择位
// 0 选择定时器模式
// 1 选择计数器模式
//D5 M1
//D4 M0
//M1 M0 工作方式
//0 0 方式0 13位定时器/计数器
//0 1 方式1 16位定时器/计数器
//1 0 方式2 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/计数器
//1 1 方式3 仅适用T0 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,T1停止计数
//D3 GATE 门控制位
//GATE=0;定时器/计数器由TRX(x=0,1)来控制
//GATE=1;定时器/计数器由TRX(x=0,1)
//和外部中断引脚(init0,1)来共同控制
//D2 C/T 定时器、计数器选择位
//0 选择定时器模式
//1 选择计数器模式
//D1 M1
//D0 M0
// M1 M0 工作方式
// 0 0 方式0 13位定时器/计数器
// 0 1 方式1 16位定时器/计数器
// 1 0 方式2 8位自动重装定时器/计数器
// 1 1 方式3 仅适用T0 分成两个8位计数器,T1停止计数
sfr TL0 = 0x8A; //定时器/计数器0高8位 容器 加1 计数器
sfr TL1 = 0x8B; //定时器/计数器1高8位 容器
sfr TH0 = 0x8C; //定时器/计数器0低8位 容器
sfr TH1 = 0x8D; //定时器/计数器1低8位 容器
sfr IE = 0xA8; //中断允许寄存器 可以位寻址
//D7 EA 全局中断允许位
&nnbsp; //D6 NULL
//D5 ET2 定时器/计数器2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5
//D4 ES 串行口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4
//D3 ET1 定时器/计数器1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3
//D2 EX1 外部中断1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2
//D1 ET0 定时器/计数器0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1
//D0 EX0 外部中断0中断允许位 interrupt 0
sfr IP = 0xB8; //中断优先级寄存器 可进行位寻址
//D7 NULL
//D6 NULL
//D5 NULL
//D4 PS 串行口中断定义优先级控制位
// 1 串行口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
// 0 串行口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
//
//D3 PT1
// 1 定时器/计数器1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
// 0 定时器/计数器1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
//D2 PX1
// 1 外部中断1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
// 0 外部中断1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
//D1 PT0
// 1 定时器/计数器0中断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
// 0 定时器/计数器0中断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
//D0 PX0
// 1 外部中断0定义为高优先级中断
// 0 外部中断0定义为低优先级中断
sfr SCON = 0x98; //串行口控制寄存器 可以进行位寻址
//D7 SM0
//D6 SM1
// SM0 SM1 串行口工作方式
// 0 0 同步移位寄存器方式
// 0 1 10位异步收发(8位数据),波特率可变(定时器1溢出率控制)
// 1 0 11位异步收发(9位数据),波特率固定
// 1 1 11异步收发(9位数据) ,波特率可变(定时器1溢出率控制)
//D5 SM2 多机通信控制位 主要用于方式2和方式3
//D4 REN 允许串行接收位
//D3 TB8 方式2,3中发送数据的第9位
//D2 RB8 方式2,3中接受数据的第9位
//D1 TI 发送中断标志位
//D0 RI 接受中断标志位
sfr SBUF = 0x99; //串行数据缓冲区
/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下面是位寻址区
上面做过解释的就不在下面一一解释了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/
/* BIT Register */
/* PSW */
sbit CY = 0xD7;
sbit AC = 0xD6;
sbit F0 = 0xD5;
sbit RS1 = 0xD4;
sbit RS0 = 0xD3;
sbit OV = 0xD2;
sbit P = 0xD0;
/* TCON */
sbit TF1 = 0x8F;
sbit TR1 = 0x8E;
sbit TF0 = 0x8D;
sbit TR0 = 0x8C;
sbit IE1 = 0x8B;
sbit IT1 = 0x8A;
sbit IE0 = 0x89;
sbit IT0 = 0x88;
/* IE */
sbit EA = 0xAF;
sbit ES = 0xAC;
sbit ET1 = 0xAB;
sbit EX1 = 0xAA;
sbit ET0 = 0xA9;
sbit EX0 = 0xA8;
/* IP */
sbit PS = 0xBC;
sbit PT1 = 0xBB;
sbit PX1 = 0xBA;
sbit PT0 = 0xB9;
sbit PX0 = 0xB8;
/* P3 */
sbit RD = 0xB7;
sbit WR = 0xB6;
sbit T1 = 0xB5;
sbit T0 = 0xB4;
sbit INT1 = 0xB3;
sbit INT0 = 0xB2;
sbit TXD = 0xB1;
sbit RXD = 0xB0;
/* SCON */
sbit SM0 = 0x9F;
sbit SM1 = 0x9E;
sbit SM2 = 0x9D;
sbit REN = 0x9C;
sbit TB8 = 0x9B;
sbit RB8 = 0x9A;
sbit TI = 0x99;
sbit RI = 0x98;
#endif